
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到底有多少人?在自媒体和历史资料中,常见的数字有46人、50人、甚至51人等不同版本,其中部分数字一致,但名单却并不完全相同。为了厘清这一问题,本文将从错漏的源头入手,对这一名单进行详尽的核查与解析。
一、错讹的源头:人民日报1953年10月30日的报道
1953年7月27日,朝鲜停战协议签署后,志愿军的战斗历程已告一段落。同年10月29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了《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军涌现大批英雄、模范和功臣》的通告,并公布了特级、一级、二级英雄模范及特等功臣的名单。这份名单统计时间为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8月。次日,人民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,介绍了这份名单。尽管该报告的发布渠道具有权威性,但实际上,这份名单存在一些严重问题。
该名单的错误之处在于,1953年9月到1958年10月,志愿军陆续从朝鲜撤离,一些官兵在此期间也获得了立功的荣誉,其中有少数被授予了二级英雄模范的称号。因此,这份名单并不完整。此外,由于媒体的权威性,很多资料在介绍志愿军英雄时引用了这份名单,导致错误的不断传播和扩散。
展开剩余80%二、人民日报1953年10月30日的错讹详解
根据《人民日报》1953年10月30日的报道,志愿军特级英雄有2人,一级英雄、特等功臣共有46名,一级英雄、一等功臣4人。换句话说,这个名单中的“46名一级英雄”和“50名英雄”的版本就来源于此。具体来看,46名一级英雄的名单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——不仅有人名笔误,还有误报的情况。由于《人民日报》是权威媒体,这份名单被广泛引用,从而产生了更大范围的错误传播。
例如,在这份名单中,特级英雄和特等功臣被列出了杨根思和黄继光,而一级英雄则包括了于喜田、王兆才、毛国臣、李延年等46人。但细究起来,很多问题逐渐浮现:
1. 毛国臣和阎成恩实际上是二级英雄,而不应列入一级英雄的名单。
2. 任宝山的名字应为“贠宝山”,这显然是抄写错误。
3. 曹玉海、杨育才、许家朋三人在1953年10月时并未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,他们分别在1954年2月才获得此称号。
因此,志愿军的实际一级英雄名单应为51人,具体为44名一级英雄和特等功臣,再加上4名一级英雄、一等功臣,以及1954年2月新增的3名一级英雄和特等功臣。
三、51名志愿军一级英雄的核查与分析
经过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一级英雄名单核对,以下51人是准确的志愿军一级英雄名单。可以从牺牲情况、籍贯分布、职务等级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。
牺牲情况:51名一级英雄中,有21名牺牲,30名成功凯旋回国。
籍贯分布:其中山东籍的英雄最多,共15名,河北9名,四川6名,河南5名,东北5名,浙江3名,安徽3名,其他省份5名。
职务等级:从职务分布来看,士兵级别有8名(4名牺牲),班级11名(5名牺牲),排级13名(4名牺牲),连级11名(5名牺牲),营级1名(牺牲1名)。这也反映出志愿军在各个层级的英勇表现。
授衔原因阶段:这些英雄的授衔原因反映了志愿军在战争中艰苦作战的各个阶段。最为艰苦的长津湖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中,除了特级英雄杨根思和黄继光外,还涌现了多名一级英雄。在长津湖战役中,四名一级英雄牺牲,而上甘岭战役中,也有三名一级英雄荣获殊荣。此外,长津湖战役期间还涌现了1名一级模范和12名二级英雄。
四、战斗艰苦度与阻击战的比例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一级英雄的名单中,防御战和阻击战的比例较高。这是因为志愿军的进攻通常在夜间进行,尽管难以消灭敌人,但可以选择撤退。然而,阻击战大多发生在白天,且在敌人空中优势巨大的情况下进行。五次战役后期,志愿军在铁原阻击战和华川阻击战中死战不退,尤其是在敌军优势兵力下,这些阻击战无疑比进攻战更为艰苦。
五、结语
一级战斗英雄的名单虽然已经得到了明确的核对,但二级战斗英雄的名单仍然没有权威的确认。网上流传的286名二级英雄的名单中,存在着更多的错漏。未来我们或许会对这些名单进行进一步梳理,毕竟这些英雄才是真正的军魂,值得我们铭记。
据不完全统计,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名功臣,其中仅特等功臣就有270人,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多达6100个。虽然英雄的级别与荣誉重要,但我们更应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牺牲的无名烈士。正如归国的战神所说:“更优秀的那些人,都留在了朝鲜。”这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牺牲。
深深的缅怀,致敬那些英雄。
(史料考证不易,若喜欢,请点赞支持。关注我,一起传递真实的历史。)
发布于:天津市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